六月的阳光裹着暖意,斜斜洒进蔡厝港阳光阁的玻璃窗。6月17日的午后,88岁的陈阿婆(化名)颤巍巍地打开褪色布包,取出一张泛黄的全家福——那是十年前的春天,老伴尚在时三代同堂的合影。此刻,她正和十八位银发同伴在阳光大地语言学校志愿者的指导下,将各色皱纹纸揉捏成永不凋零的花束,为承载着珍贵回忆的木质相框缀上春色。
老师:“先贴这里,再贴这里。上面下面,左边右边。”
活动现场宛若时光博物馆:斑驳的老照片在长桌上铺开,有穿白衬衫的俊朗青年照,有挽着新娘的结婚照,更多的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全家福。志愿者们将皱纹纸裁剪成花瓣形状,教老人们用轻柔的手指卷出自然弧度。70多岁的李爷爷(化名)戴着老花镜,专注地将紫色皱纹纸层层叠成康乃馨,一丝不苟地剪贴,花中间小心翼翼地沾上细细密密的花芯.
制作过程中,细碎的往事在褶皱纸花间流淌。当粉色皱纹纸在88岁王奶奶(化名)掌心化作玫瑰时,她忽然红了眼眶——五十年前,老伴就是用报纸叠的玫瑰向她求婚的。镜框边角缠绕的浅绿纸藤蔓,恰似缠绕着旧时光的温柔脉络,让那些定格在相纸里的笑容,在立体花叶的簇拥中重获新生。
一个半小时后,老人们的镜框陆续绽放出独特的风景:有的在全家福周围铺满象征团圆的百合花,有的用淡蓝勿忘我环绕着单人照,更多人在镜框边缘勾勒出蜿蜒的藤蔓与玫瑰花苞。当陈阿婆(化名)将完工的相框抱在怀里轻抚时,阳光正巧照亮照片里老伴含笑的眼睛,皱纸叠成的黄色茉莉放在镜框两侧,仿佛落下两串无声的思念。
这场特别的父亲节手作活动,让时光的褶皱里绽放出双向的温柔。亲手将记忆封存在绽放的纸艺花中,或许才是最绵长的告白。
离场时,李爷爷把镜框仔细包进干净的白手帕,说要摆在每天喝早茶的藤椅旁。此刻,木质相框上永不褪色的纸花,正默默诉说着比父亲节更悠长的情意:有些爱,本就该在时光里开出花来。